首页 > 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道套入另一段肠道的一种症状,形成像直筒式望远镜收纳时一般的折叠状。虽然任何部分的肠道都有可能发生肠套叠,但是其中以回肠与结肠交会处是最常发生肠套叠的位置。绝大部分的肠套叠是近端(proximal,即较靠近嘴的一端)的肠道套入远端的肠道(distal,即离嘴较远的一端),这是因为肠道的蠕动(Peristalsis(英语:Peristalsis))会将近端肠道拉往远端肠道,因此近端肠道被远端肠道套叠的情况较为常见,不过相反的远端肠道套叠入近端肠道偶尔也会发生。肠套叠发生在人类上的病例主要集中于2到36个月的婴儿上,而男婴的发生几率较女婴大两倍,即三比一的几率。肠套叠在成人上较为少见,大约1%的肠胃阻塞是由肠套叠所造成,而且通常与息肉或是癌症一起发生。


疾病名称 : 肠套叠 英文名称 : Intussusception
疾病别名 :
发病部位 : 腹部 就诊科室 : 急诊科,外科,胃肠外科,肛肠外科,普外科,儿科,小儿外科, 小儿普外科,小儿急诊科,微创外科
关键症状体征 : 腹泻,恶心与呕吐,便血,腹痛
多发人群 : 6~12个月男婴 治疗方法 : 灌肠,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药物治疗,手术
治疗费用 : 相关药品 :
相关手术 : 剖腹探查术 常见疾病 : 普通疾病

肠套叠分类

根据发病原因分型

·原发性肠套叠

指肠壁无明显病理改变下发生的肠套叠。

在儿童型肠套叠中原发性肠套叠比较多见,95%是原发性的。正常情况下,大肠和小肠被包裹在其外面的肠系膜悬吊、固定在腹腔后壁上,在肠套叠患儿,可能是婴儿小肠与大肠交汇部分(回盲部)的系膜尚未完成固定,肠管活动度较大,导致部分肠管突入相邻肠道管腔。

·继发性肠套叠

指继发于肠壁或肠外的病理改变(如憩室、息肉等)而引起的肠套叠。

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年长儿童或成人患者,通常是由于肠道的肿瘤、息肉、憩室或发育异常导致的。

根据套入和被套的肠管部位分型

·小肠-小肠型:即一段小肠套进了相邻的小肠里。

·小肠-结肠型:即一段小肠套进了相邻的大肠(结肠段)里。

·结肠-结肠型:即一段结肠套进了相邻的结肠里。

[展开]

病因病理


成年人肠套叠一般均有明显原因。多数在肠壁长有息肉、乳头状腺瘤或粘膜下脂肪瘤等。当蠕动波将肠壁肿块推向远端时,牵拉该段肠管一起套入远侧肠腔内而形成肠套叠。美克耳憩室亦可内翻入肠腔而引起肠套叠。成人肠套叠一般多发生在空肠或回肠。

常见的为6~12月幼儿的小儿肠套叠。一般无明显原因,因而称为自发生肠套叠。6~12月往往是幼儿断奶及改变食物的年龄。有人认为随着食物的改变肠道内细菌也起变化,易引起粘膜下Peyer斑炎症肿胀而诱发肠套叠。幼儿肠套叠大多发生在末段50cm回肠,该处Peyer斑也最多。

·美克尔憩室

·肠重复囊肿

·息肉

·阑尾相关疾病

·淋巴集结增生

·其它特发性疾病

肠套叠由三层肠壁组成:外壁为鞘部,套入部又由最内壁和反折壁组成。套入部的最前端为顶部,鞘部的开口处为颈部。套入部系膜血管为鞘部挤压而使套入肠管充血、水肿以至坏死。肠套叠发生后,只要肠系膜够长且肠管可活动,套入部的顶部可继续向前推进到左侧结肠。

按套入肠的顶部和外鞘颈部肠段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按照Perin和Lindsay的统计,最多见的为回盲型,占39%,其次为回结型,31.5%,回回型、6.7%和结结型,4.7%,其余为少见类型。


[展开]

详细症状体征

1、规律性阵发性腹痛,伴有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症状。

2、血便,多为红果酱样。肛指检查手套上有血便。

3、腹部可扪及腊肠样包块,可活动,有压痛,回结型套叠右下腹扪诊空虚感。

4、X线检查见肠胀气和气液面。回结型、结肠型套叠钡剂灌肠多可见典型的杯状阴影或钳形充盈缺损。




[展开]

检查化验



通常根据历史和体格检查怀疑肠套叠。数字直肠检查(指检)对儿童特别有帮助,因为肠套叠的一部分可以被手指感觉。明确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影像学方式进行确认。超声由于其准确性高且没有放射性,因此是诊断和排除肠套叠的首选成像方式。病变位置的表现(超声检查仪上的“甜甜圈”标志),通常在直径约3cm,可以证实诊断。看到的横向图像超声或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圆环形状的,由所生成的高回声的肠和肠系膜中央核心被低回声的外部水肿肠包围。在纵向成像中,肠套叠像一个三明治。

X射线(腹部)可以被指示来检查肠梗阻或腹腔游离气体。一些医疗机构使用空气灌肠进行诊断,因为可以使用相同的程序进行治疗。

(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小肠内陷)



[展开]

鉴别诊断


小儿肠套叠应与其他许多胃肠道疾病相鉴别。  

(一)细菌性痢疾亦多见于婴幼儿,起病急,有阵发性腹痛、血便等,可能与肠套叠混淆。但痢疾排便次数多,含有大量粘液和脓血便,有里急后重,早期即有发热,腹痛不如肠套叠剧烈而有规律,腹部也触不到肿块。粪便检查可见大量脓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鉴别常无困难,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细菌性痢疾的基础上,因肠蠕动紊乱,也可并发肠套叠。  

(二)急性坏死性肠炎可表现为腹痛、呕吐和血便,但该病多有腹泻史,早期即可表现为腹胀、高热和频吐,大便频繁,呈洗肉水样,量较多,具有特殊腥臭味,全身情况恶化快,常表现严重脱水、皮肤花纹等休克症状。  

(三)蛔虫性肠梗阻多见于较大儿童,可有阵发性腹痛、呕吐,在腹部可触及蛔虫团,颇似腊肠样肿块,但其表面常呈条索状,一般无血便。发病不如肠套叠急骤,多有排蛔虫或不当驱虫史。  

(四)过敏性紫癜多见于年长儿,多数有新鲜的出血性皮疹,伴有关节痛,有时伴有血尿。血便多呈暗红色,腹部触不到肿块,这些症状有助于与肠套叠鉴别,有时本病可并发肠套叠,应引起注意,必要时应作X线检查。

此外,肠套叠还可与急性胃肠炎和直肠脱垂相鉴别。急性胃肠炎存在腹部疼痛,呕吐和带粘液和血的粪便,但腹泻是主要症状。直肠脱垂可以通过粘膜突出来区分,该粘膜可以与肛周皮肤连续地感觉到,而在肠套叠中,手指可能会无限期地进入沟深。


[展开]

并发症



肠套叠因为肠管互相嵌套,很容易出现梗阻,且婴幼儿肠管较细,更易发生梗阻,梗阻可以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若超过24小时以上,肠管会发生缺血、坏死,则需要手术治疗。若时间更久,肠壁组织穿孔会引起腹膜炎等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展开]

治疗用药

1、非手术疗法

适于早期婴儿肠套叠,以钡剂或空气灌肠复位。早期复位率较高。

2、手术疗法

(1)单纯复位术:早期可手法复位成功,即手在套叠的远端,将套入部逆行挤出,避免将套入部从鞘内拉出,以免拉破肠管,复位困难时可对套入部稍用牵引力。完全复位后应观察肠壁血运情况,肠壁无坏死,不需进一步处理。

(2)肠切除吻合术:已有肠坏死,或复位失败,肠壁损伤严重,都应切除肠管,一期肠吻合术。

[展开]

预防保健

1.保持孩子的肠道正常功能,不要突然改变小儿的饮食,辅助食物要逐渐添加,使小儿娇嫩的肠道有适应的过程,防止肠管蠕动异常。

2.平时要避免小儿腹部着凉,适时增添衣被。预防因气候变化引起肠功能失调。

3.防止肠道发生感染,讲究哺乳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预后


如果不及早治疗,肠套叠可能会成为医疗急症,因为如果不减少肠套叠最终会导致死亡。在不容易到达医疗医院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当其他问题使肠套叠复杂化时,死亡几乎不可避免。如果怀疑肠套叠或其他任何严重的医学问题,则必须立即将该人送往医院。

迅速治疗肠套叠的前景极佳,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在两到五天内导致死亡。它需要快速治疗,因为肠段脱垂的时间越长,无血流的时间就越长,并且非手术复位的效果就越差。长时间的肠套叠也增加了肠缺血和坏死的可能性,需要手术切除。


[展开]

流行病学

儿童型肠套叠发病年龄多在6~36个月龄,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约60%的患儿不到1岁,但新生儿罕见。80%~90%的患儿在2岁以下。


肠套叠发生在男孩比女孩更频繁,比率约为3:1。

在成人中,肠套叠是肠梗阻的约1%病因,并经常与肿瘤,恶性或其他肿瘤有关。


[展开]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治疗肠套叠哪家医院好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