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物性肝病

药物性肝病(drug induced liver injur)简称药肝,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均称药肝。目前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肝,其表现与人类各种肝病的表现相同,可以表现为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疾病名称 : 药物性肝病 英文名称 :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
疾病别名 : 药肝
发病部位 : 腹部 就诊科室 : 消化内科,肝胆外科,内科,外科
关键症状体征 :

鼻子发黑,恶心,发烧,肝静脉病变,肝内淤胆,肝淤血,肝脏病变弥漫,黄疸,皮肤瘙痒,上腹不适

多发人群 : 无特异性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 对症治疗,支持治疗
治疗费用 : 相关药品 :
相关手术 : 常见疾病 : 普通疾病

药物性肝病分类

1、急性药物性肝病
病程<3个月,据其病理损伤及临床特征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肝细胞损伤型 临床表现类似病毒性肝炎,血清ALT水平显著升高,其诊断标准为ALT 上升至正常上限2倍以上,或ALT/碱性磷酸酶(ALP)A;常于停药后1〜2个月恢复正常;组织学特征为肝细胞坏死伴汇管区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2.胆汁淤积型 主要表现为黄疸和瘙痒,ALP水平的升高比ALT升高更早更明显,其诊断 标准为ALP>2倍正常值上限,或ALT/ALP比值W2 ;组织学特征为毛细胆管型胆汁淤积。

3.混合型 临床和病理兼有肝细胞损伤和淤胆的表现,ALT和ALP均>2倍正常值上限,且 ALT/ALP比值介于2~5。

2、慢性药物性肝病

病程>3个月,主要包括慢性肝炎、脂肪肝、磷脂沉积症、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胆汁淤积、硬化 性胆管炎、肉芽肿性病变和肿瘤等。
[展开]

病因病理

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包括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等。由药物直接毒性作用所 致的药物性肝损伤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具有可预测性。大多数药物性肝损伤不可预测,其发 生机制与代谢特异体质和免疫特异体质有关。药物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与药 物代谢异常、线粒体损伤、免疫损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1、代谢异常
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450)是肝脏药物代谢中最重要的酶类,其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有双 重性,既解毒,又可增加药物毒性。其机制包括:①各种原因致CYP450酶活性降低或消失,未经 代谢的原药在体内过量蓄积而产生毒性;②CYP450酶激活所产生的亲电子和自由基代谢物可 与大分子物质(蛋白质、核酸等)共价结合,对细胞膜和其他细胞组分产生毒性作用,如异烟胱经 乙酰化后,分解成异烟酸和乙酰麟,后者与胞内大分子共价结合造成肝细胞坏死;③机体针对 CYP450中间代谢物与多种蛋白质和DNA所组成的复合物产生抗体。
2、线粒体损伤
药物或其代谢产物通过损伤线粒体导致肝细胞坏死和凋亡的机制如下:①导致线粒体膜通 透性的改变或破裂;②破坏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干扰线粒体呼吸链,抑制ATP合成;③抑制线 粒体脂肪酸氧化,导致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堆积,ATP合成减少、酮体生成增加及糖异生减 少;④药物代谢产物(活性氧、活性氮及其他活性产物)引起线粒体DNA损伤。
3、 免疫损伤
某些药物在肝酶作用下转化为毒性产物导致肝细胞坏死,并激活肝内天然免疫细胞,释放 大量的炎性介质,引起的肝脏损伤。药物还可通过获得性免疫反应引起肝组织损伤,其有以下 特点:①不可预测性;②仅发生在某些特定人群(特异体质)或有家族聚集现象;③与用药剂量和 疗程无关;④在实验动物模型上常无法复制;⑤具有免疫异常的相关特征;⑥可伴有肝外组织器 官损伤的表现。
4、遗传因素
遗传基因的多态性导致药物代谢岀现个体差异。目前发现CYP450酶及HLA抗原的遗传 多态性与药物性肝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细胞因子IL-10JL-14和TNFa的遗传多态性也与药物性肝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展开]

详细症状体征

有接受药物史,一般大都有食欲减退,上腹不适,恶心等消化道症状,肝炎型的临床表现似病毒性肝炎,有或无黄疸,肝内淤胆型的病人除有消化道症状外,皆有黄疸,皮肤瘙痒,尿色深黄色,粪色淡或陶土色,药物引起过敏反应所造成的肝损害,黄疸多在用药后2~4周出现,但也有在1~3天即可发生,反复用药可引起即刻反应,病人除表现黄疸外,尚可伴有发烧,皮疹,关节痛,肌肉痛等,肝可肿大,轻压痛;脾可肿大。

[展开]

检查化验

一、实验室检查
1、ALT和AST血清ALT水平是评价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80%的AST存在于线粒体, 其升高反映肝细胞受损更为严重。
2、胆红素药物致肝细胞或胆管受损可引起胆红素升高。
3、ALP ALP对于肝细胞损伤并不敏感,但对干扰胆汁流动的肝内、外因素十分敏感。
4、y-谷氨酰转肽酶(y-GT)当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血清y-GT升高。
二、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査对肝硬化、肝占位性病变、脂肪肝和肝血管病变具有一定诊断价值。CT对于肝硬化、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超声检查。
三、 肝组织活检
在药物性肝病的诊断中,肝组织活检主要用于排除其他肝胆疾病所造成的肝损伤。
[展开]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各型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性/遗传性疾病(Wilson病、血色病及a-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等相鉴别。
[展开]

并发症

淤胆伴炎症患者,可出现发热,畏寒,乏力,恶心,腹胀,随后出现黄疸及瘙痒,病情较重者,可有腹水,凝血障碍和出血,肝硬化,肝性脑病。

[展开]

治疗用药

治疗原则首先是停用和防止再使用导致肝损伤的相关药物,早期清除和排泄体内药物,并 尽可能避免使用药理作用或化学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药物;其次是对已存在肝损伤或肝衰竭患者 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为体内主要的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胞膜脂质过氧化作 用,可减轻肝损伤。甘草类药物除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外,还能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多烯 磷脂酰胆碱可与膜结合,起到修复、稳定、保护生物膜的作用。S.腺昔蛋氨酸通过转硫基作用,促 进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的生成,从而对抗自由基所造成的肝损伤;其在体内合成的牛磺酸与胆 酸结合后可增加胆酸的可溶性,对肝内胆汁淤积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熊去氧胆酸(UDCA)为内 源性亲水性胆汁酸,可改善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的分泌,并有免疫调节作用。
对肝衰竭的重症患者治疗包括:对症支持治疗、清除毒性药物(人工肝治疗)、防治并发症及 必要时进行肝移植。
[展开]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

● 人卫出版社第八版内科学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治疗药物性肝病哪个医生好 查看

治疗药物性肝病哪家医院好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