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白喉

白喉(diphtheria)是感染所造成的细菌白喉棒状杆菌。体征和症状可能从轻度到严重不等。它们通常在接触后两到五天开始。症状通常是从喉咙痛和发烧开始逐渐逐渐出现的。在严重的情况下,喉咙中会出现灰色或白色斑点。可能会阻塞呼吸道并像喉支气管炎一样引起吠声。颈部可能因淋巴结肿大而部分肿胀。还存在一种涉及皮肤,眼睛或生殖器的白喉形式。并发症可能包括心肌炎,神经炎症,肾脏问题和由于血小板水平低引起的出血问题。心肌炎可能导致心律异常,神经发炎可能导致瘫痪。

白喉通常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空气传播在人与人之间。它也可能被污染的物体传播。有些人携带细菌时没有症状,但仍然可以将疾病传播给其他人。白喉衣原体的三种主要类型引起不同程度的疾病。症状归因于细菌产生的毒素。通常可以根据喉咙的外观进行诊断,并通过微生物培养进行确认。先前的感染可能无法预防将来的感染。

一个白喉疫苗是在众多配方中有效预防和可用。在儿童时期,建议与破伤风疫苗和百日咳疫苗同时接种三或四剂。建议每十年再注射一次白喉破伤风疫苗。可以通过测量血液中的抗毒素水平来验证保护作用。白喉可以用抗生素红霉素或苄青霉素治疗。这些抗生素也可用于已感染者的预防。一个气管切开术有时需要在严重的情况下,打开气道。

2015年,全球已正式报告了4,500例,而在1980年的却将近100,000例。据信,在1980年代之前每年发生约一百万例。白喉目前最常见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从1990年的8,000例死亡中,2015年导致2,100例死亡。在仍然很普遍的地区,儿童受影响最大。由于广泛接种疫苗,在发达国家很少见,但如果接种率降低,它可能会重新出现。在美国,1980年至2004年之间报告了57例。在受影响的人群中,有5%至10%死亡。这种疾病最早是在公元前5世纪由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描述的。该细菌于1882年由Edwin Klebs鉴定。

疾病名称 : 白喉 英文名称 : diphtheria
疾病别名 : 喉痹,喉风,锁喉风,白蚁疮,白缠喉,白喉风
发病部位 : 鼻,口,全身 就诊科室 : 内科,感染科,传染病科,传染科,儿科,呼吸内科,小儿呼吸科,小儿内科,小儿感染科,中医科,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科,小儿中西医结合科,中医儿科,中医呼吸科,传统中医科
关键症状体征 : 发热,心律失常,紫绀,恶心与呕吐
多发人群 : 未接种疫苗儿童 治疗方法 : 抗生素,抗毒素,对症治疗
治疗费用 : 相关药品 :
相关手术 : 常见疾病 : 普通疾病

病因病理

白喉杆菌在易感者的上呼吸道(通常为咽部)粘膜表层组织内或体表皮肤内繁殖,分泌外毒素,外毒素渗入局部及周围组织,引起组织坏死和急性假膜性炎症。从血管渗出的液体中含有易凝固的纤维蛋白,将炎性细胞、粘膜坏死组织和白喉杆菌凝固在一起而形成假膜,假膜呈灰白色,边缘较整齐,假膜与粘膜下组织紧密粘连,不易拭去。#少数病人的病变可侵入深层组织而形成溃疡面。喉、气管及支气管粘膜上皮具有纤毛,形成的假膜和粘膜粘连不紧,易从气管切口处喷出。

白喉外毒素在局部吸收后,经淋巴和血液散布于全身各组织,与细胞结合引起病变,其中以心肌、末梢神经最敏感,肾脏和肾上腺皮质等处病变也较显著。外毒素吸收量与假膜的部位和广泛程度有关,咽部最易吸收,扁桃体次之,喉及气管最少。假膜越广泛,吸收的毒素量也越大。毒素和组织结合开始时尚松弛,时间越长结合越牢固,也就不易为抗毒素所中和。白喉杆菌一般停留于局部病灶,不进入血行,偶可到达局部淋巴结。

发病机制

仅当被噬菌体感染时,白喉病原体才产生白喉毒素,该噬菌体将编码毒素的遗传成分整合到细菌中。

白喉毒素是一种分子量为 60 kDa的单一蛋白质,由两条肽链(片段A和片段B)组成,并通过二硫键结合在一起。片段B是识别亚基,其通过 与细胞表面结合肝素的EGF样生长因子的EGF样结构域结合而使毒素进入宿主细胞。这标志着细胞到内内在化的毒素内体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在内体内部,毒素被类胰蛋白酶分解分成单独的A和B片段。内体的酸性导致片段B在内体膜上形成孔,从而催化片段A释放到细胞质中。

片段A抑制在受影响的细胞新蛋白的通过催化合成ADP-核糖基化的延伸因子 EF-2 -a 蛋白是蛋白质合成的翻译步骤是必不可少的。这种ADP-核糖基化涉及将ADP-核糖从NAD +转移至EF-2蛋白内的二甲酰胺(修饰的组氨酸)残基。由于在蛋白质翻译过程中将tRNA从核糖体的A位点移至P位点需要EF-2,因此EF-2的ADP-核糖基化会阻止蛋白质合成。

通过提供高剂量的烟酰胺(一种维生素B 3)可以逆转EF-2的ADP-核糖基化,因为这是反应的终产物之一,并且高剂量的反方向会推动反应进行。

传染性

当被感染的个体咳嗽或打喷嚏时,白喉通常通过空气传播。呼吸从被感染个体释放的颗粒会导致感染。接触皮肤上的任何病变也会导致白喉传播,但这并不常见。间接感染也可能发生。如果被感染的人接触到表面或物体,细菌可能会被留下并保持活力。另外,一些证据表明白喉有可能是人畜共患病的,但这尚未得到证实。在某些动物中发现了棒状杆菌,这表明人畜共患病的潜力。

[展开]

详细症状体征

白喉可分为四种类型,其发生率依次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成人和年长儿童以咽白喉居多,其他类型的白喉较多见于幼儿。

(一)咽白喉

1.轻型发热和全身症状轻微,扁桃体稍红肿,其上有点状或小片状假膜,数日后症状可自然消失。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在白喉流行时应加注意。

2.一般型逐渐起病,有乏力、胃纳差、恶心、呕吐、头痛、轻至中等度发热和咽痛,扁桃体中度红肿,其上可见乳白色或灰白色大片假膜,但范围仍不超出扁桃体。有时假膜带黄色,若混有血液,则呈暗黑色。假膜开始较薄,边缘较整齐,不易剥去,若用力拭去,可引起小量出血,并在24小时内又形成新的假膜。

3.严重型扁桃体和咽部水肿、充血明显。假膜在12~24小时内蔓延成大片。除扁桃体外,并波及腭弓、上腭、悬雍垂、咽后壁和鼻咽部,甚至延及口腔粘膜。口腔有腐臭味,颈淋巴结肿大,甚至可出现淋巴结周围炎,颈部肿大如“牛颈”。咽白喉的咽部疼痛大多不显著。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有高热或体温不升、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呕吐、脉细速、血压下降,或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亦有出血、血小板降低等危重症状。

(二)喉及气管支气管

白喉大多由咽白喉扩散至喉部所致,亦可为原发性。多见于1~5岁小儿。起病较缓,伴发热,咳嗽呈“空空”声,声音嘶哑,甚至失音。同时由于喉部有假膜、水肿和痉挛而引起呼吸道阻塞症状,吸气时可有蝉鸣音,严重者吸气时可见“三凹征”,患者呈现惊惶不安和紫绀。喉镜检查可见喉部红肿和假膜。假膜有时可伸展至气管和支气管,严重者细支气管内亦有假膜形成。

(三)鼻白喉少见

指前鼻部白喉而言,后鼻部白喉乃咽白喉的一部分。鼻白喉可单独存在,或与喉白喉、咽白喉同时存在。多见于婴幼儿,原发于鼻部者较多。病变范围小,全身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浆液血性鼻涕,以后转为厚脓涕,有时可拌鼻衄,常为单侧性。鼻孔周围皮肤发红、糜烂及结痂,鼻前庭或中隔上可见白色假膜。未经治疗者常迁延不愈。

(四)皮肤或伤口白喉(cutaneousofwounddiphtheria)不多见

系由皮肤或粘膜直接或间接感染而得。本型症状虽不重,但病程迁延,且易于传播白喉。

(五)其他外阴、脐、食管、中耳、眼结膜等处偶尔可发生白喉

局部有炎症和假膜,常伴继发感染。全身症状轻。国内曾有报道慢性型白喉,病程1~3个月,此种病例虽不多,但在疾病传播上有其重要性。

诊断

白喉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症状。患者大多未接受过白喉预防接种,有与白喉病人接触史,临床表现有假膜,且不易和粘膜下组织分离。鼻、咽有假膜者可作涂片,如发现有状似白喉杆菌者可初步拟诊为白喉;若培养找到白喉杆菌,则诊断基本上可以肯定。如培养阳性而临床诊断有怀疑时,应作细菌毒力试验,以助鉴别。早期治疗极为重要,凡临床症状提示白喉可能性大者,可不必等待培养结果而即开始抗毒素治疗。培养阴性者不能完全除外白喉。

[展开]

检查化验

1.血象:白细胞增高。血白细胞总数一般在1万~2万之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

2.咽拭子涂片及培养。鼻、咽等拭子培养及涂片检查可找到白喉杆菌,毒力试验呈阳性。

3.亚碲酸钾快速诊断法。

[展开]

鉴别诊断

(一)咽白喉需和下列疾病鉴别

1.急性扁桃体炎

起病急,热度高,扁桃体红肿,咽痛明显;分泌物较薄,色较淡,仅限于扁桃体,拭之容易剥落。

2.鹅口疮

热度不高,有白色片状块物附着于口腔粘膜,可蔓延至咽部。白膜松,易剥离。病变范围虽可很广泛,但中毒症状不显著。

3.溃疡膜性咽炎

咽部有坏死性溃疡和假膜,常伴齿龈炎,易出血,口腔有恶臭。咽拭子涂片可找到梭形杆菌和螺旋体。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扁桃体上有白膜,消退慢。涂片和培养无白喉杆菌,白喉抗毒素治疗无效。周围血液中有异常淋巴细胞,血嗜异性凝集试验可呈阳性,特异抗全阳性。

(二)喉白喉需和下列疾病鉴别

1.急性喉炎

儿童期的急性喉梗阻大多由于急性喉炎、麻疹并发喉炎和喉白喉所引起。麻疹并发喉炎者有麻疹史;急性喉炎起病急,突然呼吸困难。由于原发性喉炎患者的咽部无假膜,故出现喉梗阻时不易确认;如有白膜自气管切口处喷出,则应考虑白喉的诊断。

2.气管内异物

有异物吸入史,当异物吸入时有剧烈咳嗽,以后咳嗽呈阵发性。无假膜发现,胸透时常可见局限性肺气肿或肺不张。

(三)鼻白喉需和下列疾病鉴别

1.鼻腔内异物

常为一侧性,检查时可发现鼻腔内有异物而无假膜。

2.先天性梅毒

常伴有其他梅毒症状,鼻腔内有溃疡而无白膜。血清华康氏反应阳性。

[展开]

并发症

白喉毒素虽然可以累及全身细胞,但心脏、神经系统和肾脏最为显著。严重型白喉可并发心肌炎或周围神经麻痹,偶尔也可发生中毒性肾炎。

(一)心血管系统

1.周围循环衰竭

表现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如同时发生心肌损害,可使循环衰竭症状加重。

2.心肌炎

一般出现于病程第2周,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心脏扩大、心音低弱、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肝脏肿大等。心电图常示低电压、ST段和T波变化、束支及房室传导阻滞或其他心律紊乱,病人可因心力衰竭而死亡,必须密切观察,及时治疗。

有人把白喉心肌炎分为早期(第3~5天)和晚期(第5~14天)两种类型。早期系由于严重的毒血症所引起,可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突然死亡;晚期系由心肌病变继而影响周围循环所致,患者每有极度苍白后出现紫绀、腹痛,多见脉搏细弱、脉率减慢、第一心音不清楚甚至消失,心律可完全不规则,血压下降等表现。

(二)周围神经麻痹

表现为弛张性瘫痪,多发生在病程的3~4周。以软腭瘫痪最常见,语言呈轻微鼻音,吞咽流质时从鼻孔呛出,悬雍垂反射消失。其次为眼肌瘫痪,出现斜视、眼睑下垂、瞳孔扩大等。亦可发生面神经瘫痪,表现为口角歪斜。四肢的随意肌虽亦可发生瘫痪,但很少见。脑脊液一般无异常发现。

(三)中毒性肾病

很少见,主要表现为尿量减少、尿中有白细胞和管型,一般无血尿。

白喉可继发细菌感染如颈淋巴结炎、淋巴结周围炎、中耳炎、肺炎等。偶有扁桃体周围脓肿发生,需在给予足量抗毒素后才能切开引流。

[展开]

治疗用药

(一)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和减少活动,一般不少于3周,假膜广泛者延长至4~6周。要注意口腔和鼻部卫生。

(二)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能抑制白喉杆菌生长从而阻止毒素的产生。常选用青霉素,约需7~10天,用至症状消失和白喉杆菌培养阴转为止。对青霉素过敏者或应用青霉素1周后培养仍是阳性者,可改用红霉素,剂量为40mg/(kg·d),分四次口服或静脉给药,疗程同上。羟氨苄青霉素、利福平等也可能有效。

(三)抗毒素治疗

抗毒素可以中和游离的毒素,但不能中和已结合的毒素。在病程初3日应用者效果较好,以后疗效即显著降低,故应尽量早用。剂量决定于假膜的范围、部位及治疗的早晚。咽白喉假膜局限在扁桃体者给2万~4万u;假膜范围广泛,中毒症状重者给4万~10万u;喉白喉和鼻白喉患者给1万~3万u。发病3日后方治疗者剂量加倍。抗毒素可以肌注或稀释后静滴,一次给完。24小时后病变继续扩大者可再以同量肌肉注射一次,注射抗毒素前应询问过敏史,并作皮肤过敏试验,试验阴性者方可应用,阳性者按脱敏法给予。

(四)心肌炎的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烦躁者给以镇静剂。可用强的松20~40mg/天,分四次口服,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严重病人可用三磷酸腺苷(ATP)20mg,辅酶A50u,溶于5%~10%葡萄糖溶液50~100ml中作静滴。

(五)神经麻痹的治疗

吞咽困难者用鼻饲。

(六)喉梗阻的治疗

对轻度喉梗阻者需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随时准备作气管切开。呼吸困难较重,出现三凹症时,应即进行气管切开,并在切开处钳取假膜,或滴入胰蛋白酶或糜蛋白酶以溶解假膜。

(七)白喉带菌者的处理

先作白喉杆菌毒力试验,阳性者隔离,并用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剂量同前,不必用抗毒素。培养连续3次阴性后解除隔离,对顽固带菌者可考虑扁桃体摘除。白喉恢复期带菌者如需作扁桃体摘除,必须在痊愈后3个月,心脏完全正常时进行。

[展开]

预防保健

3、4、5月龄婴儿,每月接受百、白、破三联疫苗一针,共3针为初免。1岁半至2岁时再加强1针。7岁和15岁时各接种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一次,以加强对白喉的免疫持久性,保护大儿童和成年人不患白喉。必要时成人也应加强免疫。
白喉患者应及时隔离和积极治疗,隔离至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鼻咽或其他病灶的培养连续二次阴性为止,解除隔离不宜早于治疗后7天。病人的分泌物和用具须严格消毒,呼吸道的分泌物用双倍量的5%煤酚皂(来苏)或石炭酸处理一小时,污染的衣服和用具煮沸15分钟,不能煮沸者用5%煤酚皂或石炭酸浸泡1小时,病人离开后室内应以上述消毒液喷雾消毒,然后打扫。
集体儿童和成人机构内的接触者应留察7天,并作鼻咽拭子培养和白喉杆菌毒素试验。成年人密切接触者也应作这些检查。

①培养和毒素试验均阳性者作为白喉病例处理,应隔离观察,并用青霉素治疗,一旦出现症状即用抗毒素。

②培养阳性、毒素试验均阳性者作为白喉病例处理。

③培养和毒素试验均阴性者可解除留察。

④培养阴性、毒素试验阳性者,应即给予预防接种。

[展开]

流行病学

白喉在5%至10%的病例中是致命的。在5岁以下的儿童和40岁以上的成人中,死亡率可能高达20%。从1990年的8,000例死亡中,2013年导致3,300例死亡。

在过去的20年中,案件数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整个发展中国家。更高的生活水平,大规模免疫,更好的诊断,及时的治疗以及更有效的医疗保健,导致全球病例减少。但是,尽管疫情很少见,但仍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特别是在德国等未接种疫苗的儿童中。在纳粹德国,白喉等传染性疾病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它们增加了“在1920年代中期之后,在1932年至1937年之间再次翻了一番,在战争期间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但此后迅速下降”。

在1990年代初期前苏联解体后,其成员国的疫苗接种率下降至如此之低,以至于白喉病例激增。1991年,苏联发生了2000例白喉病例。1991年至1998年之间,独立国家联合体报告了200,000例,死亡5,000例。

[展开]

历史沿革

1613年,西班牙经历了白喉病的流行。在西班牙的历史中,这一年被称为“ 勒索之年”(ElAñode los Garrotillos)。

1735年,白喉流行病席卷了新英格兰。

1826年之前,白喉在世界各地以不同的名字而闻名。在英国,它因从法国传播而被称为布洛涅喉咙痛。1826年,皮埃尔·布雷顿诺(Pierre Bretonneau)给该病起了白喉石的名字(源自希腊白喉 “皮革”),描述了喉咙中假膜的出现。

1856年,Victor Fourgeaud描述了加利福尼亚州白喉流行病。

1878年,维多利亚女王的女儿爱丽丝公主和她的家人感染了白喉,造成两人死亡,黑森公主玛丽和莱茵河和爱丽丝公主本人。

1883年,埃德温·克莱布斯(Edwin Klebs)鉴定了引起白喉的细菌,并将其命名为克莱布斯-洛夫勒(Klebs-Loeffler)细菌。这种细菌的棍棒形状帮助埃德温将其与其他细菌区分开。在一段时间内,它被称为Microsporon diphtheriticum,白喉杆菌,和结核分枝白喉。当前的命名法是白喉棒状杆菌。

弗里德里希·洛夫勒(Friedrich Loeffler)于1884年首次栽培白喉衣原体。他使用科赫的假设来证明白喉衣原体与白喉之间的联系。他还表明,芽孢杆菌会产生外毒素。

约瑟夫·奥德威尔(Joseph P. O'Dwyer)于1885年推出了O'Dwyer管,用于喉管阻塞的患者的喉管插管。它很快取代了气管切开术,成为紧急的二尖瓣插管方法。

1888年,埃米尔·鲁(Emile Roux)和亚历山大·耶尔森(Alexandre Yersin)表明,白喉衣原体产生的物质在动物中引起白喉症状。

1890年,Shibasaburo Kitasato和Emil von Behring用热处理过的白喉毒素免疫了豚鼠。他们还以相同的方式对山羊和马进行了免疫,结果表明,由免疫动物血清制成的“ 抗毒素 ” 可以治愈未免疫动物的疾病。贝林(Behring )在1891年将这种抗毒素(目前已知由中和白喉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毒素的抗体组成)用于人体试验,但未成功。在优化了抗毒素的产生和定量后,成功于1894年成功治疗了人源于马的抗毒素人类患者。 冯·贝林(Von Behring)因其在白喉病方面的研究而获得1901年诺贝尔医学奖。

1895年,费城的HK Mulford公司开始在美国生产和测试白喉抗毒素。 Park and Biggs描述了从马生产白喉治疗用血清的方法。

1897年,Paul Ehrlich开发了白喉抗毒素的标准化计量单位。这是生物产品的首次标准化,并且在血清和疫苗的未来开发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01年,圣路易斯接种的11名儿童中有10名死于受污染的白喉抗毒素。产生抗毒素的马死于破伤风。这一事件,加上新泽西州卡姆登市的破伤风暴发,在启动联邦对生物制品的监管中起了重要作用。

1904年1月7日,露丝·克利夫兰(Ruth Cleveland)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因白喉病去世,享年12岁。露丝(Ruth)是前总统 格罗弗•克利夫兰(Grover Cleveland)和前第一夫人 弗朗西斯•佛森(Frances Folsom)的长女。

1905年,来自费城市政医院的富兰克林·罗耶(Franklin Royer)发表了一篇论文,敦促及时治疗白喉和足够剂量的抗毒素。 1906年,Clemens Pirquet和BélaSchick描述了接受大量源自马的抗毒素儿童的血清疾病。

贝拉·希克(BélaSchick)在1910年至1911年之间开发了希克(Schick)试验,以检测暴露人群中白喉原有的免疫力。仅那些未接触白喉的人最好接种疫苗。希克博士协调了为期五年的大规模运动。作为这项运动的一部分,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分发了8500万本文学作品,呼吁父母“从白喉中拯救您的孩子”。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开发了疫苗,并且死亡人数在1924年开始显着下降。

1919年,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有毒抗毒素通过了纽约州卫生局的测试,杀死了10名儿童,另外60名重病。费城的Mulford公司(制造商)在每种情况下均赔偿损失。

在1920年代,美国每年估计发生100,000至200,000例白喉病例,每年导致13,000至15,000例死亡。儿童占这些病例和死亡的绝大部分。白喉最臭名昭著的爆发之一是在阿拉斯加的诺姆;Iditarod Trail拉雪橇犬大赛庆祝了传递白喉抗毒素的“大慈悲大赛”。

1926年,亚历山大·托马斯·格伦尼(Alexander Thomas Glenny )通过用铝盐处理,提高了白喉类毒素(用于疫苗接种的毒素的改良版)的功效。类毒素疫苗直到1930年代初才广泛使用。

1943年,白喉病的爆发伴随着欧洲的战争和混乱。欧洲的100万例病例导致50,000例死亡。

1949年,白喉免疫接种后606名儿童中有68名死于磷酸铝类毒素的不当生产。

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DPT疫苗纳入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扩大免疫计划。

1975年,据报道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爆发了白喉皮肤炎。

1994年,俄罗斯联邦有39,703个白喉病例。相比之下,1990年仅报告了1,211例。在1990年至1998年之间,白喉在前苏联国家造成5000人死亡。

2010年5月上旬,在2010年海地大地震中,海地太子港确诊了白喉病例。这位15岁的男性患者在工人寻找抗毒素时死亡。

2013年,印度海得拉巴有 3名儿童死于白喉。

在2015年6月上旬,白喉的情况下,被确诊为瓦勒d'Hebron城大学医院在巴塞罗那,西班牙。因父母反对疫苗接种,死于该病的6岁儿童此前未接受过疫苗接种。这是该国自1986年以来第一例白喉病例,如“埃尔蒙多”报道的或自1998年以来,世卫组织报告的那样。

在2016年3月,一个3岁的女孩在大学医院死于白喉的安特卫普,比利时。

在2016年6月,一个3岁,5岁和7岁的女孩死于白喉的吉打州,马六甲和沙巴,马来西亚。

2017年1月,委内瑞拉记录了300多起案件。

2017年11月和2017年12月,印度尼西亚爆发了白喉疫情,发现600多例病例,造成38人死亡。

2019年11月,苏格兰洛锡安地区发生了两起白喉病例。此外,2019年11月,一个8岁男孩在希腊雅典因双歧杆菌死亡。

[展开]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治疗白喉哪个医生好 查看

治疗白喉哪家医院好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