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或薄弱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腹股沟区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处,其中由腹壁下动脉、腹股沟韧带和腹直肌外缘围成的结构称为直疝三角,经此区域突出的疝被称为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直疝多见于老年人,临床多表现为患者直立时或活动后,在腹股沟区出现的半球形肿块。

疾病名称 : 腹股沟直疝 英文名称 : inguinal direct hernia
疾病别名 :
发病部位 : 腹股沟区 就诊科室 : 普外科
关键症状体征 :

直立时耻骨结节上外方出现一半球形肿块,肿块较软,可无任何症状,平卧时疝内容物自行复位。

多发人群 : 男性、老年人 治疗方法 : 手术治疗
治疗费用 : 费用不等 相关药品 : 茴香橘核丸、十香丸、济生橘核丸
相关手术 : 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 常见疾病 : 普通疾病

腹股沟直疝分类

按疝内容物进入疝囊的状况分类:

易复性疝:疝常在患者站立或活动时出现,平卧休息后或用手推送后可回纳腹腔。

难复性疝:疝不能完全回纳,但疝内容物未发生器质性病理学改变。滑动性疝属难复性疝的一种类型,有部分疝囊是由腹腔内脏(如盲肠、膀胱等)所构成。

嵌顿性疝: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受压,不能还纳,可伴有临床症状(如疼痛和消化道梗阻的表现),但疝内容物尚未发生血运障碍。

绞窄性疝:为嵌顿疝病程的延续,疝内容物出现了血运障碍,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可因肠穿孔、腹膜炎而危及生命。


[展开]

病因病理

直疝主要与先天发育不良、年龄大以及疾病引起的腹股沟区腹壁结构强度降低有关。咳嗽、打喷嚏、用力排尿、用力排便等引起腹压突然增大的因素,往往可诱发本病。


[展开]

详细症状体征

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物是腹股沟疝最典型的症状,也是诊断腹股沟疝的重要依据。有些患者的疼痛、不适症状表现明显,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出现局部疼痛、下坠感或酸胀感,平卧回纳后症状消失。少数患者会出现肿物难以回纳,常有便秘、阵发性腹痛等症状。如发生嵌顿,症状加剧,并出现腹痛、高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也有少数患者仅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如肿物突出后不能回纳而发生嵌顿,突出的疝块有剧烈疼痛,张力高并有压痛。如嵌顿未解除,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甚至出现发热、腹部压痛等腹膜炎体征,表明肠管缺血坏死,疝发生绞窄。
[展开]

检查化验

腹股沟疝常表现为腹股沟区肿块,常无其他症状。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用手按肿块并嘱患者咳嗽,可有冲击感。如患者平卧休息或用手将肿块向腹腔推送,肿块可向腹腔回纳而消失。疝内容物如为肠袢,则肿块柔软、光滑,叩之呈鼓音。回纳时常先有阻力;一旦回纳,肿块即较快消失,并常在肠袢进入腹腔时发出咕噜声。若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则肿块坚韧,叩之呈浊音,回纳缓慢。鉴别直疝和斜疝,可在肿块回纳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按压内环,并嘱患者站立咳嗽,如肿物不再突出,则为斜疝,反之则为直疝。
[展开]

鉴别诊断

1.睾丸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所呈现的肿块完全局限在阴囊内,其上界可以清楚地摸到;用透光试验检查肿块,鞘膜积液多为透光(阳性),而疝块则不能透光。应该注意的是,幼儿的疝块,因组织菲簿,常能透光,勿与鞘膜积液混淆。鞘膜积液时,睾丸在积液中间,故肿块各方均呈囊性而不能触及实质感的睾丸。

2.通性鞘膜积液     肿块的外形与睾丸鞘膜积液相似。·于每日起床后或站立活动时,肿块缓慢地出现并增大。平卧或睡觉后肿块逐渐缩小,挤压肿块,其体积也可逐渐变小。透光试验为阳性。

3.子宫圆韧带囊肿肿物     位于腹股沟管,无可复性,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囊性感,边界清楚,张力高,其上端不进入腹腔。

4.隐睾     腹股沟管内下降不全的睾丸,可被误诊为腹股沟疝或精索鞘膜积液。隐睾肿块较小,挤压时可出现特有的胀痛感。如患侧阴囊内睾丸缺如,则诊断更为明确。

5.慢性淋巴结炎    于股三角区可扪及数个肿大的淋巴结,易推动。B超检查发现实质性肿块,可作鉴别。

6.急性肠梗阻     肠管被嵌顿的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但不应仅满足于肠梗阻的诊断而忽略疝的存在;尤其是患者比较肥胖或疝块比较小时,更易发生这类问题而导致治疗上的错误。


[展开]

并发症

1.嵌顿性疝  直疝少见,一般强力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是其主要原因。临床上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肿块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可伴有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如不及时处理,终将成为绞窄性疝。

2.绞窄性疝    直疝少见,但一旦发生,其临床症状多较严重。其可引起肠袢坏死穿孔,病情凶险。绞窄时间较长者,由于疝内容物发生感染,侵及周围组织,引起疝外被盖组织的急性炎症,严重者可发生脓毒症。

3.术后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  包括手术部位的血肿和血清肿、阴囊血肿、阴囊积液、膀胱损伤、输精管损伤、尿潴留、切囗疼痛、切口感染等。

晚期并发症  慢性疼痛、精索和睾丸并发症(缺血性睾丸炎、睾丸萎缩等)、迟发性补片感染、补片移位等。

[展开]

治疗用药

治疗直疝以手术治疗为主。如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手术,可将疝内容物回纳后,进行压迫、固定,防止疝的再次发生。急性期治疗腹股沟直疝很少发生嵌顿,一般无需急诊处理。但如果发生嵌顿,应防止绞窄性疝的发生,视病情行急诊手术。

一般治疗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者,白天可在回纳疝内容物后,将医用疝带一端的软压垫对着疝环顶住,阻止疝块突出。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疝带可使疝襄颈经常受到摩擦变得肥厚坚韧而增加疝嵌顿的发病率,并有促使疝囊与疝内容物发生粘连的可能。

手术治疗

腹股沟直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手术治疗,其手术治疗原则及手术指征如下:

1.成人男性腹股沟疝患者,一经确诊,应择期进行手术治疗。

2.成人女性腹股沟疝患者,虽发病率明显较男性低,但相关证据表明:女性腹股沟疝患者,特别是老年女性,更易出现嵌顿和绞窄情况,应尽早手术治疗。

3.因年老体弱等其他原因不能耐受手术者,应积极治疗伴随疾病,待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后进行手术;或选择疝带或疝托进行保守治疗。

4.对于嵌顿性疝应防止绞窄性疝的发生,视病情行急诊手术。

5.对于复发疝的手术治疗,需要考虑避开前次手术路径所造成的困难,如前次手术为开放手术,复发后再次手术时采用腹腔镜手术入路会更适宜,反之亦然。

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可分为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大类。

组织间的张力缝合修补也称为“经典”手术,其基本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传统手术治疗即将腹壁薄弱区域周围组织缝合,借以达到加强该区域腹壁强度的目的。但其形成的张力易导致剧烈疼痛及术后复发,复发率为10%~15%。且由于术后患者恢复期长,临床上该手术方式的应用逐渐减少。

使用疝修补材料的加强修补手术  也称为“无张力”修补术。目前,许多医院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即利用人工材料制成补片,缝合于腹壁薄弱区,从而达到加强该区域腹壁强度的目的。该方法没有缝线张力,不破坏正常的生理结构。手术后患者痛苦小,恢复较快,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腔镜手术  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操作,属于微创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是基于“肌耻骨孔”区域,使用材料的腹壁加强手术,与开放手术相比,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伤口并发症较少,被临床医师广泛接受。其缺点在于技术要求较高,且治疗费用高于开放手术。


[展开]

预防保健

1.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1)戒烟:吸烟不仅可引起慢性咳嗽,导致腹内压升高,而且可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促进腹肌退行性变,是老年腹股沟疝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因此,老年人最好不吸烟或减少吸烟量。(2)保持排便通畅:便秘是导致腹压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故保持排便通畅是预防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老年人应多食蔬菜、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3)其他坚持适宜、适量、适时的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保持健康体重。

2.积极预防和治疗促使腹内压增高的疾病。如防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尿潴留、前列腺肥大等疾病,这是预防腹外疝发生和复发的有效方法。

[展开]

流行病学

发病率腹股沟疝发生率在0.8%~4.4%,其中约5%为直疝,根据统计,每年全球腹股沟疝手术约有2000万例。

好发人群腹股沟直疝好发于男性、老年人。

[展开]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治疗腹股沟直疝哪个医生好 查看

治疗腹股沟直疝哪家医院好 查看

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