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包括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上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本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后发病,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本病起病较急,潜伏期1--3天不等,随病毒而异。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等,甚至鼻后滴漏感。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有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轻度畏寒、头痛。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充血。本病预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继发疾病常有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等,少数人可并发急性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
疾病名称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英文名称 :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疾病别名 : 感冒,上感,发烧,发热,伤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病毒性感冒,卡他性鼻炎
发病部位 : 鼻,咽喉 就诊科室 : 呼吸内科,中医科,儿科,中西医结合科
关键症状体征 : 打喷嚏,咳嗽,发热,咽炎,舌炎,龈炎,流鼻涕,乏力,怕冷
多发人群 : 无特定人群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
治疗费用 : 相关药品 :
相关手术 : 常见疾病 : 普通疾病

病因病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 直接因素( 80%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 全身因素( 20% ):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病。
[展开]

详细症状体征

 一、普通感冒

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数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d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d痊愈。 

二、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 

根据病毒对上、下呼吸道感染的解剖部位不同引起的炎症反应,临床可表现为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 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当有咽下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时可有发热和乏力。体检咽部明显充血和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腺病毒咽炎可伴有眼结合膜炎。 急性病毒性喉炎多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甲型、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炎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息声。 急性病毒性支气管炎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咳嗽、无痰或痰呈粘液性,伴有发热和乏力。其他症状常有声嘶、非胸膜性胸骨下疼痛。可闻及干性或湿性Up音。X线胸片显示血管阴影增多、增强,但无肺浸润阴影。流感病毒或冠状病毒急性支气管炎常发生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 

三、疱疹性咽峡炎 

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一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有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作,多见儿童,偶见于成人。 四、咽结膜热 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d,常发生于夏季,游泳中传播。儿童多见。 五、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展开]

检查化验

白细胞偏低,早期中性粒细胞稍增高。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 

1、血象 病毒性感染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2、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测定 视需要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法和病毒分离和鉴定,以判断病毒的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判断细菌类型和药敏试验。

[展开]

鉴别诊断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发炎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凝抑制试验等,可确定病因诊断。 诊断依据 

(1)不同程度的发热。 

(2)咽痛不适、鼻塞、流涕、咳嗽,可伴有食欲减退、乏力、全身酸痛。 

(3)鼻、咽、喉明显充血、水肿。 

(4)排除其他急性传染病。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过敏性鼻炎 临床上很象“伤风”,所不同者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对异常气味亦可发作,经过数分钟至1-2h痊愈。检查:鼻粘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 

2、流行性感冒 常有明显的流行。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状明显,但鼻咽部症状较轻。取患者鼻洗液中粘膜上皮细胞的涂片标本,用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或病毒分离或血清学诊断可供鉴别。 三、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 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等在患病初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区别。

[展开]

并发症

1、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常见于少年儿童和青年,由于上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合并鼻炎,没有及时治疗,或不能正确擤鼻涕,约在感冒后5-7天后导致咽鼓管阻塞引起。及时治疗预后良好。病儿可以哭闹不止,诉说耳痛,而且这种疼痛常与体位有关,应尽快到专科医生处治疗。预防的方法是认真治疗感冒,正确排除鼻分泌物——要擤完一侧鼻孔,再擤另一侧,减少使咽鼓管阻塞的机会。  

2、鼻窦炎  

如果感冒一周后仍不缓解,而且黄脓涕不断,需考虑鼻窦炎。小孩因为不会擤鼻,鼻涕较多时还可经鼻腔后部流到口腔内引起咳嗽。由于小儿有很多同时合并腺样体肥大等疾病,也更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故鼻窦炎容易反复发作。额窦和蝶窦一般在2-3岁后才开始发育,故受累较迟。  

3、心肌炎  

常见于感冒时不休息,反复感冒者,病情隐性发展,没有特殊症状。可以导致猝死,是并发症中最凶险的一种。预防:感冒时至少彻底卧床休息2-3天,特别是青少年,有心脏病家族史者;在感冒开始后的第14天检查心电图与心肌酶谱,力求早期发现与治疗。  

4、急性肾炎  

常发生于在感冒开始后的第14天前后,与机体对链球菌的免疫反应有关,症状有头痛(因为血压增高),下肢或面部浮肿,尿少等,也可以隐匿出现不被重视,而常被误诊造成严重后果。需要检查尿常规确诊,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5、风湿热  

表现为感冒2到4周后突然关节痛,红肿,有皮下小结和环形红斑,或表现为小舞蹈症,出现不自主的小动作和面部动作;不及时治疗可以发展为风湿性心脏病,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6、下呼吸道感染  

如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

[展开]

治疗用药

一、一般治疗  

1、治疗原则  

由于感冒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故以对症治疗、缓解感冒症状为主,同时注意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2、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发热、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患者应卧床休息,戒烟、多饮水、清淡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卫生。  

感冒患者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首选口服药物,避免无根据的盲目静脉补液。静脉补液仅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因感冒导致患者原有基础疾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需要静脉给药;  

(2)由于患者严重腹泻或高热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需补充水和电解质;  

(3)由于胃肠不适、呕吐而无法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身体基础代谢。  

3、药物治疗  

二、感冒药物治疗  

普通感冒的药物治疗应以对症治疗药物为主。临床常用的药物种类如下:

1、减充血剂  

该类药物可以使感冒患者肿胀的鼻黏膜和鼻窦的血管收缩,有助于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和打喷嚏等症状。伪麻黄碱能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血管,对血压的影响较小,是普通感冒患者最常用的减充血剂。其他缩血管药物如麻黄素等如超量使用,可导致血压升高等,应特别注意。这类药物除口服外,还可直接滴鼻或喷鼻,但一般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  

2、抗组胺药  

该类药物具有抗过敏作用,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抑制小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通透性,有助于消除或减轻普通感冒患者的打喷嚏和流涕等症状。但该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疲乏等,从事车船驾驶、登高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等行业工作者慎用。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等,具有穿过血脑屏障、渗透人中枢神经细胞与组胺受体结合的能力,因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胆碱作用,有助于减少分泌物、减轻咳嗽症状,因此推荐其为普通感冒的首选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尽管具有非嗜睡、非镇静的优点,但因其无抗胆碱的作用,故不能镇咳。抗组胺的鼻喷剂局部作用较强,而全身不良反应较少。  

3、镇咳药  

常用的镇咳药根据其药理学作用特点分为两大类:  

(1)中枢性镇咳药  

为吗啡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该类药物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作用。根据其是否具有成瘾性和麻醉作用又可分为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等两类。  

①依赖性镇咳药:如可待因,可直接抑制延髓中枢,镇咳作用强而迅速,并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由于具有成瘾性,仅在其他治疗无效时短暂使用。  

②非依赖性镇咳药:多为人工合成的镇咳药。如右美沙芬,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镇咳药,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无镇痛和镇静作用,治疗剂量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亦无成瘾性。多种非处方性复方镇咳剂均含有本品。  

(2)周围性镇咳药  

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及效应器中的某一环节而起到镇咳作用。这类药物包括局部麻醉药和黏膜防护剂。  

①那可丁:阿片所含的异喹啉类生物碱,作用与可待因相当,无依赖性,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适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  

②苯丙哌林:非麻醉性镇咳药,可抑制外周传人神经,亦可抑制咳嗽中枢。  

4、祛痰药  

祛痰治疗可提高咳嗽对气道分泌物的清除率。祛痰药的作用机制包括:增加分泌物的排出量,降低分泌物黏稠度,增加纤毛的清除功能。常用祛痰药包括愈创木酚甘油醚、氨溴索、溴乙新、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等;其中愈创木酚甘油醚是常用的复方感冒药成分,可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引起气道分泌物增多,降低黏滞度,有一定的舒张支气管的作用,达到增加黏液排出的效果。常与抗组胺药、镇咳药、减充血剂配伍使用。  

5、解热镇痛药  

主要针对普通感冒患者的发热、咽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该类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通过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使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出汗与散热而发挥解热作用,通过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而产生镇痛作用。对乙酰氨基酚是其中较为常用的药物,但应注意对乙酰氨基酚超量使用可能造成肝损伤甚至肝坏死。有报道,布洛芬可增加感染的严重性。  

注意:目前市场上的感冒药大多为复方制剂,含有上述各类药物或其他药物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尽管治疗感冒的药物品种繁多,名称各异,但其组方成分相同或相近,药物作用大同小异,因此复方抗感冒药应只选其中的一种,如同时服用两种以上药物,可导致重复用药、超量用药,增加上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疗程:由于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因此普通感冒用药不应超过7d,如果1周后上述症状仍未明显好转或消失,应及时去医院明确诊断,给予进一步治疗。  

6、特殊人群用药治疗  

(1)幼儿用药  

由于非处方感冒药物在2岁以下幼儿中应用的安全性尚未被确认,因此不能用于幼儿的普通感冒。若其症状必须应用药物控制,则应使用国家药政部门批准在幼儿中使用的药物。2-5岁的儿童,伪麻黄碱的剂量为成人的1/4;6-12岁的儿童,伪麻黄碱的剂量为成人的1/2,尽量使用糖浆或混悬液制剂。儿童发热应慎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药物,因为后者可诱发Reye综合征并导致患儿死亡。  

(2)孕妇用药  

孕妇、哺乳期妇女应特别慎用感冒药物。孕妇尽量不使用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苯海拉明、布洛芬、右美沙芬等,以免影响胎儿发育或导致孕期延长。妊娠3个月内禁用愈创木酚甘油醚。哺乳期妇女尽量不使用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金刚烷胺等,因为这些药物能通过乳汁影响幼儿。(3)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  

肝肾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有出血症状者和(或)有溃疡病穿孔病史者应慎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成分的感冒药物。  

(4)特殊职业者用药  

从事驾驶、高空作业或操作精密仪器等行业工作者应慎用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的感冒药物,因第一代抗组胺药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影响神经元或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可导致神经功能一过性紊乱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5)未控制的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用药  

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或心脏病及同时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患者,禁用含有伪麻黄碱成分的感冒药物,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及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慎用含有伪麻黄碱成分的感冒药物。青光眼患者不建议使用伪麻黄碱作为局部用药。  

(6)肺部疾病患者用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重症肺炎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含有可待因和右美沙芬的感冒药物,因为可待因和右美沙芬的中枢镇咳作用可影响痰液的排出。  

三、感冒辨证论治  

1、风邪外感,营卫不和  

【症状】发热恶寒,有汗不解,口渴不欲饮,苔薄白,脉浮小数。  

【治法】调和营卫,辛温解表  

【方药】川桂枝4.5克,炒白芍9克,生甘草4.5克,茯苓9克,鲜藿佩各3克,白叩壳3克,鲜荷梗1支  

【用法】水煎服。  

【按语】感受风邪,营卫不和,故见发热恶寒有汗不解,以桂枝汤加芳宣之品,祛风辟秽,调和营卫,故热退,风邪得解。  

2、风热感冒  

【症状】发热,微咳,咽红,小便黄,脉浮数,舌赤无苔。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桑叶6克,菊花6克,牛蒡子6克,连翘6克,桔梗4.5克,芦根15克,僵蚕6克,竹叶6克,生甘草3克,香豆豉9克,薄荷2.4克,葱白3寸6克,  

【用法】薄荷、葱白后下,余药先煮,水煎2次,共取20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  

【按语】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选方多宜轻清,不宜重浊,这就是治“上焦如羽,非清不举”的道理。此属风热感冒,故用桑菊饮和葱豉清凉透表,宣肺化痰。  

3、感冒夹湿  

【症状】感冒两周,发烧,鼻塞流涕,咳嗽,咽痒且痛,大便干燥,小便正常,色淡太白黄腻,脉浮微数。  

【治法】祛湿解表  

【方药】苏叶4.5克,杏仁6克,桔梗3克,炒枳壳3克,前胡3克,制香附3克,陈皮3克,炒莱菔子4.5克,薄荷3克,荆芥3克,甘草1.5克,葱白3【用法】一剂两煎,共取16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  

【按语】《内经》云:“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内而后调其内。”此属感冒夹湿,治疗先宜疏解,继用和脾消滞,清利湿热。  

4、湿浊中阻,肠胃气滞  

【症状】寒重热轻,头胀身痛,胸闷不咳,舌苔白腻如积粉,脉象沉滑,二便俱少。  

【治法】祛表里之湿  

【方药】苍术4.5克,藿香6克,一厚朴4.5克,半夏6克,陈皮4.5克,菖蒲2.4克,大腹皮子9克,枳壳6克,生姜2片。  

【用法】水煎服。  

【按语】此感冒为湿邪侵于表里之证。湿邪束于肌表,卫阳内郁失于敷布及温煦于外,则恶寒重而发热轻,头胀身痛,湿浊中阻,气机失调,则胸闷,脉沉滑,舌苔白腻如积粉均属湿浊内蕴之象。故治以苍术、半夏运脾燥湿,藿香芳香化浊,厚朴、枳壳、陈皮行气宽中,以助湿邪之化除,更配生姜外达以逐在表里之湿邪。防湿郁化热,入黄苓、赤苓以清热渗湿。表里之湿解除则症自愈。  

感冒中医验方  

(1)风寒性感冒  

应该选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不能选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误用会加重病情或者迁延不愈。  

(2)风热性感冒  

应该选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等,不能选用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误用会引起体温升高,咽疼加重。  

(3)感寒湿滞性感冒  

可选用解表化湿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液或藿香正气水,不可服用保和丸、山楂丸。  

(4)表里双感性感冒  

应该选用表里双解的药物,如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风通圣丸等。  

(5)气虚性感冒  

应该选用补中益气丸。  

四、其他  

1、拔火罐法  

选大椎、身柱、大杼、肺俞,拔罐后留罐15分钟起罐,或用闪罐法。本法适用于风寒感冒。  

2、刺络拔罐法  

选大椎、风门、身柱、肺俞,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使其自然出血,待出血颜色转淡后,加火罐于穴位上,留罐10分钟后起罐,清洁局部并再次消毒针眼。本法适用于风热感冒。  

3、耳针法  

选肺、内鼻、下屏尖、额,用中、强刺激。咽痛加咽喉、扁桃体,毫针刺。  

4、敷贴疗法  

取大蒜2枚捣汁拌面粉做成圆锥状,塞人鼻孔(两侧交替),每次留塞15—20分钟,每日4.5次。具有祛风散寒、宣肺通窍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5、外治法  

取葱白、生姜各30克,食盐5克,共捣成糊状,加入适量白酒调匀,用纱布包好,涂擦胸背、肘胭窝及手足心。一般有解表散邪的功效,涂擦后15分钟左右会有汗出,感冒诸症可以解除。  

6、饮食疗法  

取苏叶3-6克,生姜3克,洗净切碎,放人茶杯内,冲人沸水200~300毫升,加盖泡10分钟,再放人红糖15克搅匀,趁热饮用。具有解表散邪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初起,恶寒、无汗、头痛者。  

7、针灸治疗  

【治法】祛风解表。以手太阴、手阳明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加曲池、尺泽、鱼际;鼻塞者,加迎香;体虚感冒者,加足三里;咽喉疼痛者,加少商;全身酸楚者,加身柱;夹湿者,加阴陵泉;夹暑者,加委中。  

【操作】主穴用毫针泻法。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风热感冒,大椎行刺络拔罐。配穴中足三里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少商、委中用点刺出血法,余穴用泻法。  

【方义】感冒为外邪侵犯肺卫所致,太阴、阳明互为表里,故取手太阴、手阳明经列缺、合谷以祛邪解表。督脉主一身之阳气.温灸大椎可通阳散寒.刺络出血可清泻热邪。风池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为病苦寒热”,故风池既可疏散风邪,又与太阳穴相配可清利头目。

[展开]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哪家医院好 查看